為什麼家裡的空氣比戶外更髒?揭開室內空氣汙染真相 空氣清淨機 | 台北空氣清淨機

根據環境部最新數據,台灣空氣污染物如PM2.5、PM10、等的標準已於2025年起加嚴。PM2.5的年平均濃度限值從15微克降至12微克,成為亞洲最嚴格的標準之一。然而,14個縣市仍未達標,被列入三級防制區,包括新北、台中、彰化等地。雖然整體空氣品質有所改善,但台灣的標準仍與美國或WHO建議存在差距。
為什麼室內空氣比戶外更髒?
許多人認為室內空氣較戶外乾淨,但事實並非如此。室內空氣污染主要源於以下幾點:
1.密閉環境:現代建築強調節能,窗戶多數緊閉,導致污染物無法有效排出。
2.人造材料與裝潢:家具、地板和油漆中常含有甲醛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,這些物質會長期釋放。
3.日常活動:烹飪、吸菸和使用清潔劑會產生細顆粒物和有害化學物質。
4.生物性污染:寵物毛髮、塵蟎和霉菌孢子是常見的過敏原。
5.外部污染滲透:戶外的PM2.5、細菌等物可通過門窗進入室內。
6.研究顯示,室內空氣中的某些污染物濃度可能是戶外的2至5倍,尤其是在通風不良的情況下。
空觸媒、負離子與臭氧技術如何改善室內空氣
Dr. Air 空氣醫生活氧機結合多種技術,能有效應對常見的室內污染問題:
圖片來源: Dr. Air 空氣醫生
1. 光觸媒技術
- 光觸媒是一種光催化材料,在紫外線或可見光照射下能分解甲醛、苯等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。
- 它還能分解細菌和病毒表面的有機成分,有助於抑制病原體傳播。
2. 負離子技術
- 負離子能與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結合,使其沉降到地面,減少PM2.5和塵埃的濃度。
- 它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,有助於改善過敏症狀。
3. 臭氧技術
- 臭氧具有強氧化性,可分解異味分子(如寵物氣味)及殺滅細菌和病毒。
- 然而,需控制臭氧濃度在安全範圍內,以避免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。
這些技術相輔相成,不僅能去除甲醛和異味,也能降低細菌、病毒及過敏原的濃度,提升整體室內空氣品質。
#空氣汙染 #除臭 #過敏 #空氣醫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