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的家是避風港,還是隱形毒氣室?揭開室內空氣的驚人真相!空氣清淨機 | 台北空氣清淨機

圖片來源: 健康2.0

 

台灣的空氣污染與肺癌,特別是肺腺癌,有顯著的相關性。​根據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,若居住地區的細懸浮微粒(PM2.5)平均濃度在30年間每立方公尺增加10微克,罹患肺腺癌的風險將提升,甚至高於每天吸菸超過一包的重度吸菸者罹患非肺腺癌的風險。

 

然而,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指出,肺腺癌的成因多元,空氣污染並非唯一的風險因子。​其他因素如吸菸、家族遺傳、室內外空氣污染(包括PM2.5、炒菜油煙等)、肺部慢性發炎疾病史、輻射物質及特定職業暴露等,皆可能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。

 

在室內環境中,使用具有負離子、光觸媒及獨立可控臭氧功能的活氧機,有助於改善空氣品質。​負離子能與空氣中的懸浮微粒結合,使其沉降,減少吸入的可能性;光觸媒技術可在光線作用下分解有害氣體和有機污染物;臭氧具有強氧化性,能有效殺滅細菌和病毒,並去除異味。​然而,需注意臭氧的濃度控制,過高的臭氧濃度可能對人體健康造成不良影響,因此選擇具有獨立可控臭氧功能的設備尤為重要,以確保在安全範圍內使用。

 

室內空氣常常比室外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:

1. 空氣不流通,污染物累積

  • 戶外的空氣雖然可能有污染,但通常有風或其他自然因素幫助擴散。
  • 室內空間封閉,若通風不良,污染物會不斷累積,導致濃度升高。

 

2. 室內污染源多且難以散去

  • 燃燒產生的污染物:烹飪油煙、蠟燭、香煙、甚至燃燒蚊香,都會釋放PM2.5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(VOCs)。
  • 家俱與建材釋放的化學物質:木製家具、油漆、黏著劑等,可能會釋放甲醛、苯、氨等有害氣體。
  • 人體與寵物產生的污染物:人體皮屑、寵物毛髮與排泄物中的氨氣,都是室內空氣污染的來源。

 

3. 室外污染物進入後被困住

  • 雖然室內是相對封閉的環境,但空氣污染仍然會透過門窗、空調系統進入室內。
  • 但由於室內沒有強風或雨水來清除這些污染物,進來的污染物可能會累積並長時間停留。

 

4. 濕度與黴菌孳生

  • 濕度過高的環境容易滋生黴菌,黴菌孢子會隨空氣擴散,影響呼吸健康。
  • 若空氣不流通,濕氣也會導致塵蟎增加,引發過敏和呼吸道問題。

 

5. 家電設備的影響

  • 空調、暖氣、空氣清淨機等設備若未定期清潔,內部的灰塵、細菌會被循環帶入室內空氣中。
  • 部分劣質的空氣清淨機或加濕器可能還會成為污染源,例如使用不乾淨的水可能會釋放細菌與污染物。

 

如何改善室內空氣品質?

  1. 加強通風:每天定期開窗換氣,或使用新風系統。
  2. 使用空氣淨活氧機:選擇具備負離子、光觸媒、獨立可控臭氧功能的活氧機,可有效去除懸浮微粒、細菌、病毒和異味。
  3. 減少污染源:選擇低甲醛家具,避免室內吸菸,烹飪時使用抽油煙機。
  4. 控制濕度:保持室內濕度在40–60%之間,避免黴菌孳生。
  5. 定期清潔:定期清潔地板、空調濾網、床單、窗簾等,減少灰塵和塵蟎。

 

透過以上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室內空氣污染,改善居住環境,減少對健康的影響。

 

#肺癌 #空氣汙染 #除異味

 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