能源政策、空氣污染與室內空氣品質的未來挑戰與解方 空氣清淨機 | 台北空氣清淨機

圖片來源: 聯合新聞網

 

全球暖化與能源轉型,各國政府積極調整能源政策,從燃煤火力到再生能源、核能等多元策略並行。然而,這些選擇背後隱含的空氣污染問題,也逐漸引發社會重視。尤其在疫情後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加劇,室內空氣品質 Indoor Air Quality(IAQ)正成為環境與公共衛生領域的關鍵議題。

 

一、能源政策與空氣污染的關聯

火力發電:主要污染來源

傳統火力發電(尤其是燃煤)仍是許多國家能源結構中的主力。然而其高排放特性造成空氣中懸浮微粒(PM2.5)、二氧化硫(SO2)、氮氧化物(NOx)與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增加,是全球都市空氣污染的首要來源之一。

  •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報告,空氣污染每年造成超過 700 萬人過早死亡,其中大部分與燃煤有關。

 

太陽能與風力:低排放但仍有製造階段污染

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本身零碳、無污染,但其製造與廢棄階段仍涉及重金屬(如鎘、鉛)、揮發性有機物(VOCs)等污染排放。因此,綠能不是「零污染」,但整體環境衝擊仍遠低於火力發電。

 

核能:碳排低但廢料與事故風險仍存在

核能發電過程中幾乎無空氣污染物排放,是低碳選項之一。然而,萬一發生事故(如輻射外洩),對空氣與環境的破壞可能極為嚴重。核電廠退役與核廢料儲存也是長期風險。

 

二、為什麼室內空氣品質日益重要?


圖片來源: Dr. Air 空氣醫生

 

城市化、封閉空間與生活型態轉變

隨著都市化加劇,人們超過 90% 的時間待在室內(家中、辦公室、交通工具等)。現代建築氣密性高,導致污染物易累積不易散去。

 

外部污染逐漸內化

當室外空氣受到能源污染(如火力發電、交通排放)影響,經由通風系統、窗戶縫隙進入室內後,PM2.5、臭氧與其他細懸浮物將直接影響呼吸道健康,特別對兒童、老人與過敏族群影響顯著。

 

新型污染源增加

除了外部傳入的污染,室內也有來源,例如家具釋放的甲醛、廚房油煙、寵物毛屑、空調霉菌等。長期暴露將引發過敏、氣喘、心肺疾病甚至癌症。

 

三、科技解方:活氧機如何改善室內空氣品質?

在室內空氣污染越趨嚴重的今天,使用具備複合淨化功能的設備成為必要。擁有光觸媒、負離子釋放、並可獨立控制臭氧釋放強度的活氧機,是目前市場上的高階選擇之一。

 

光觸媒(Photocatalyst)

透過紫外線或 LED 激發二氧化鈦等材料,將空氣中的有機污染物、細菌、病毒分解為無害物質(如水與二氧化碳),無需耗材,持久安全。

 

負離子(Negative Ions)

釋放負離子能中和空氣中正電荷的懸浮微粒,使其沉降或被過濾系統吸附,提升空氣清新度,有助於減少過敏原與粉塵濃度。

 

可控臭氧(O₃)釋放

臭氧具強氧化性,可有效去除異味、黴菌、細菌與部分揮發性有機物(VOCs)。但長時間於高濃度臭氧環境對人體可能產生危害,因此活氧機須具備獨立可控臭氧輸出功能,確保在無人空間內消毒後自動還原成氧,安全可靠。

 

四、結從能源到生活,空氣品質成為全民議題

隨著能源政策調整與污染問題持續,空氣品質管理不再只是政府責任,也與每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。未來室內空氣品質將成為健康生活的指標之一,無論是企業辦公空間、學校教室、還是家庭環境,選擇有效的空氣淨化設備是應對策略之一。從源頭減排到室內防護,雙管齊下,才能打造真正清新、安全的呼吸環境。

 

空氣醫生鮮氧型活氧機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TOP